民商法学院是山东政法学院的二级院系之一。山东政法学院于1979年重建后曾设置民法教研室,2000年夏季学校实行系部化改革,以原民法教研室为基础组建法律二系,2007年由法律二系更名为民商法学院。学院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并负责学校部分法律硕士的培养。学院秉持“惟诚、惟信、尚法、尚德”的院训,注重全方位育人,打造“四维”育人体系,坚持德育为先,打造“立德鼎新”德育品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教师队伍
民商法学院现有民法教研室、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商法教研室、婚姻法教研室、民事实训教研室、调解法治教研室和知识产权教研中心共七个内设教学单位;民商法研究所、婚姻与家庭法学研究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所、公司风险治理与防范研究所和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共五个内设研究单位。
民商法学院现有教师60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辅导员、行政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13人。专职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1人;有11人有境外留学(及访学)背景,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知名高校。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兼职执业律师约30人,仲裁员6人。
课程建设
民商法学院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共计开设25门必修课程和37门选修课程。 核心专业课程《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商法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民法学一》《知识产权管理》《婚姻家庭法学》获评省一流课程;《婚姻家庭法学》获评 “山东省在线优质课程”;《民法学(一)》《民法学(二)》《商法学》混合式课程入选超星示范教学包,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
《民法学(一)》《民法学(二)》《民法学(三)》《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全部是校级课程思政优质示范课,且均已建成校级混合式课程。
实践教学
民商法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与全省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单位签订实践教学基地近百个,全面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长期以来,安排法学及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第5学期的暑期到全省各地市中级及基层两级法院(基本全覆盖)及部分检察院、律师实务所集中见习;2021年12月起,民商法学院与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设的律师学院商事法治实验班和民事法治实验班,开创了实验班课程至少一半由合作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律师进行讲授的实践教学模式;2021年底与山东方宇知识产权集团、山东千慧知识产权集团、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会和山东省专利代理行业协会共同建设山东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现代产业学院、济南市市校融合项目立项。以上实践教学措施,培养了大量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
科学研究
民商法学院是我校民商法学学科的建设单位,民商法学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现有“物权法学”、“知识产权法治”、“婚姻家庭法学”三个学术方向,打造了“乡村振兴民事法治保障”、“数字法治”二个特色学科方向,每个学术方向均设有学术带头人,有稳定的学科建设团队,团队组成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合理搭配。
民商法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学院设有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组建了“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数字人格权的民事权利保障”学术创新团队,连续承办山东省法学会网络法学研究会年会。近五年来,民商法学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余项,获得包括山东省法学会项目在内的厅局级科研项目立项50项,获得校级各类项目立项17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5部,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18次。
人才培养
民商法学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卓越的综合素质。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民商法学院的育人质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整体通过率达48.42%,参考通过率通过率达50%,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民商法学院因此被学校授予“法律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术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