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本科专业 > 正文

本科专业——【法学专业】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5-13 16:26:31 点击数:字体大小: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2005年开设,2012年获批山东省“三三三”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项目,2013年获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专业群,2019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师资队伍实力强,共有专兼职教师280名,其中博士85人,高级职称120人。刑法学和经济法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十三五”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与省人大共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与省法学会共建山东省法学会民商事调解中心,另有中日韩自贸区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立法研究院、司法研究院、司法会计研究所和案例研究院等众多校内外教学科研平台。

目前,法学专业已经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1.地方性。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主动服务法治山东建设,培养地方法治人才、涉外法治人才、纪检监察人才等;2.应用型。与省司法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律协密切合作,开展全周期实践教学,构建4D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动手能力强。3.交叉性。以创新实验班、跨学科课程模块为依托,文理交叉、多学科协同,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新文科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法考通过率保持在40%以上,总体就业率在94%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国家统计局、高校等党政机关单位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人曾获取国家三等功、“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学习标兵”“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脱贫攻坚优秀工作者”“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也有人扎根基层,服务民生,致力于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援助中心先进个人,并当选济南市政协委员,成为山东省法律研究领军人才。

二、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面向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法治山东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乐于为的高水平、应用型法治人才。未来长期发展,可成为前述领域的骨干人才。

毕业五年左右,法学专业学生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勤勉敬业、严谨务实、善于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2.具有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外语、计算机、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国际经贸、纪检监察等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整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3.具有较强的法律文本阅读能力、法律问题调查分析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中,成为法治精神的推广者、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和法律思维的引领者。

4.具有较高的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自然科学技术素养,能够在立法工作、司法工作、执法工作、企业法务和律师服务等行业中成为业务骨干。

5.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思维活跃、缜密;能够发现社会法律热点新问题,独立分析解决;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利用法律知识服务地方,服务社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通过课程与实践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意识、宣传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觉,立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素质人才。

2.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质,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具有较强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念、普及与推广法律的责任意识;能够积极认识和评价法律工作的意义价值,对法律工作具有较强认同感。

4.能够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多学科知识,理解法学专业知识体系和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具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

5.学会1-2门外语,能够查阅与检索外文文献,主动了解国内外法学研究成果,有中外对比的意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比较法研究视角和能力。

6.具备法律知识应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文字编辑和写作能力,能够利用法学理论开展一定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活动;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社会服务,丰富实践体验。

7.开展各种协作学习,能够在课堂讨论、第二课堂活动中,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能。

8.学会制定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9.具有较高的技术融合能力,能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法律职业的融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10.能够初步阅读外文文献,了解国外法律职业新进展;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开阔国际视野。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8年内完成。

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学时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为165学分,总学时2608学时,理论教学学分113.025学分,实践(实验)教学学分51.9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7.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8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实践必修课程18学分,实践选修课程9学分,素质拓展课程(课外科技活动)4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13学分,创新创业教育1学分,公共艺术课2学分。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置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必修课程、实践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七类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法律职业伦理、法律逻辑等。

Copyright©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联系电话:(86)-531-88599886
E-mail:msfxy@sdups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