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观乡村振兴之新成就 谋乡村振兴之新发展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7-18 18:24:50 点击数:字体大小: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观乡村振兴之新成就 谋乡村振兴之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7 17:05 来源:中国报道

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青衿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调研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方式方法,感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青衿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访了绿祥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英才新五村鸽子饲养集体户和沿张众鑫(滨州)农产品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了解和学习滨北街道赵集社区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绿祥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当地新五村的薛家奶牛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经营模式,致力于实现新五村产业田园综合体的既定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青衿致远”队队员们在调研滨宜康鲜奶坊体验中心过程中,深入了解牛奶生产的具体流程以及高自动化的生产运输链。在牧场基地,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牧场所饲养的奶牛的品种与生活习性。对此,实践队队员们对乡村振兴产生更深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英才新五村的鸽子饲养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英才新五村的鸽子饲养产业属于“种养加”生态循环示范项目的一环。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盘活村居闲置的林地、建设用地等资源,整合村居原有产业,借助周边地区成熟产业力量打造。在观摩过程中,滨北街道英才新五村村支书向队员们介绍到,饲养鸽子在本地属于先例,目前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鸽子容易饲养并且肉质营养,具有发展前景好、市场广阔和容易推广等优势。村支书表示,日后待饲养技术完善后会推广至全村,帮助村民集体致富。相信伴随着政府对鸽子养殖的扶持与发展,村民们今后的收入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2023年3月,赵集新一村注册沿张众鑫(滨州)农产品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该专业合作社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以助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为目标,利用本村的原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扫帚产业,极大提高群众收入,助力共同富裕。同时,村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扫帚制作技术,把扫帚变成工艺品推向世界。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让原本平平无奇的扫帚展现出新面貌、焕发出新活力。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未来,赵集新一村的扫帚产业还会开辟互联网直播带货等新途径,相信赵集新一村扫帚产业发展的一定会越来越好,传统技艺也会得到传承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了新认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认识到目前乡村畜牧养殖产业存在饲养成本高、饲养难度大、饲养技术差等现实难题,也充分体会到畜牧养殖产业的困难和乡村振兴的挑战。

对此,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青衿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积极为赵集社区畜牧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队员们认为畜牧产业发展应抓好供应链条优化、优势品牌创建和市场主体倍增。着力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明确主导产业,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持续推动当地畜牧业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作为党中央的重大战略之一,不仅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让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实践队队员们对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决心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深受感动和鼓舞。滨北街道赵集社区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取得极大的成就,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起到示范作用。(供稿单位: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

责任编辑:高淑蕊 李建国


Copyright©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联系电话:(86)-531-88599886
E-mail:msfxy@sdupsl.edu.cn